安仁乡位于达县南端,距县城52公里。面积29.2平方公里,人口12000余人。居民以农耕为主,主要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湖南籍移民的后裔。这里不但有果大味甜,驰誉遐迩的“安仁柚子”,有延续300余年的“长沙话”,也有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安仁板凳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特色乡镇。
“安仁谭氏子孙龙”是安仁乡谭姓家族内部为了祈求人丁兴旺、四季平安而传下的一种舞龙习俗,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安仁谭氏家族的子孙龙,用竹篾扎制,外糊彩纸,龙头造型独特,温顺祥和;龙舌呈圆球形,称为“宝”;龙身长度固定为九节,从龙头到龙尾,每一节内都必须点龙灯,共十灯(龙头内两灯),俗称“九节十灯”。其灯不是蜡烛,也不是电灯,而是将捶茸的嫩竹梢搓成绳状,经麻油反复浸泡,然后蘸松香晾干制成的火捻。
谭氏子孙龙的舞龙时间,一般从正月初六下午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共十天。舞龙者都是谭姓青壮年,地点一般仅限于谭姓各家各户的院坝。其动作和川东北的大多数舞龙差不多,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先要点香烛、鸣鞭炮“请龙”、“祭龙”;舞龙时通常用锣鼓、唢呐伴奏;舞龙的动作有“龙抬头”、“龙盘旋”、“龙飞天”、“龙戏珠”、“龙摆尾”等;舞龙结束,主人要给舞龙人喜钱,放鞭炮送龙;龙舞过后,龙的骨架烧掉,龙头则供奉在谭氏祠堂里或者场镇中的龙头桥上。
安仁谭氏子孙龙的龙头与川东其他彩龙大不相同,造型古朴,憨态可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且承载着特殊的传统习俗,是研究移民历史、开发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建国以来,谭氏子孙龙已经逐渐从家族习俗逐渐变成安仁乡及周边乡镇年节庆典活动的保留节目之一,已经成为达县安仁乡独有的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