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党建书刊 > 党建书刊 > 正文
为文明古国复兴提供中国方案(人民要论)
作者:达川区图书馆  本馆动态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6    ★★★★★

单霁翔

  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家园。”“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这一重要宣示,深刻展现了中国梦的国际情怀、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中国的这种情怀和担当,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为文明古国复兴提供中国方案。

 

  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越来越成为文明古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考古学语义中,文明即国家,文明的诞生就是国家的诞生。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在考古学上,一般把金属工具、文字和城市的出现视为国家或文明出现的典型标志。人类迄今已走过长达数百万年的历程,但文明的出现不过6000年,这表明文明或国家是人类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人类的文明古国虽然处于不同时代、位于不同地域,但均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创造了人类早期的国家、城市、文字、金属工具、天文学、医学、数学、哲学、宗教等,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明源头。不幸的是,长期以来古国文明的保护和传承遭到两个方面的严重挑战:一是军事战争带来野蛮破坏,古国文明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二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文化冲突,守护文化多样性的道路异常艰难。

  自古以来,摧毁文明的最大推手是战争。例如,古巴比伦文明被毁灭,古印度文明被毁灭,最后古埃及文明被毁灭,这三大古代文明都在战乱中化为乌有。近代以来的数百年,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又相继爆发了海湾战争、波黑内战、科索沃冲突、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古国文明更是命运多舛。进入21世纪,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在阿富汗,塔利班摧毁了巴米扬建于1500年前的两座珍贵大佛雕像。在伊拉克,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直战乱不已,文明古迹饱受摧残。在叙利亚,联合国相关组织分析认定,至少有290余处文物古迹在战火中受损,其中24处文物古迹完全损毁、104处严重受损。

  除了战乱,对于古国文明保护与传承的另一方面威胁同样不可忽视,那就是来自发展理念的冲突。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一直认为地球资源和环境无法承载倍增的人口,主张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鼓吹精英主义。因此,西方文化的精髓就是征服自然、征服世界。

  今天,伴随着安全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日益严重的威胁,文明古国还面临其他思想文化渗透造成的文化传承问题。国际思想界曾流传一句名言: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靠文化改变世界。如今,文明古国面对的不仅有领土安全问题,还有文化安全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维护本国的特色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文明古国关注的焦点。

 

  文明古国需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注入新的活力,才能长盛不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其参与的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事件中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应作为人类共同遗产加以保护。当人类文明面临新的严重威胁时,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提供集体援助。

  但是,相比于武装冲突的野蛮残酷,今天国际社会对于破坏人类文明行为的谴责显得微弱而苍白。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更有效地保护古国文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已成为国际社会亟须考虑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实际上,今天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古代文明的记录和见证,更是当代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平等对话、和平共处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对世界古代文明予以关注和研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给予重视和支持,有助于提升人类社会开创未来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提高文明古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参与程度,也有助于文明古国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

  自从文明的曙光初照神州大地,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生存、繁育。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中国积淀起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并以博大精深的文明成果在世界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无论是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还是走出中世纪进入现代社会,中华文明“西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后来人类文明精神的大格局,有西方学者将这个伟大时代称为“轴心时代”。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独特发明,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骄傲,而且随着人类文化交流而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印记。在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先后出现过数次“盛世”,例如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的大唐盛世,以及康雍乾时期的大清盛世。中国的盛世都是开放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融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成功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注入新的活力,才能长盛不衰。

 

  让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分享文明古国复兴的中国梦

  文明古国要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在国际上有较强的感召力。为此,文明古国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明整体进程中,提升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讲述好文明古国故事,传播好文明古国声音,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向世界展现文明古国的蓬勃生命力。

  文明古国之间应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一起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人类文化需求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文明古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同世界各国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只有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才能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世界各国都从中国发展中受益。但是,国际上也有人宣称,中国发展起来后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事实上,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渗透在中华儿女的基因和血脉中。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中华民族主张“天下大同”,推崇“兼爱”,希望“协和万邦”“万国咸宁”。这些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在当代中国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一度是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中心和文化枢纽,开辟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书写了驼铃声声、舟楫相望的历史篇章。今天,人们仿佛仍然能够听到西域大漠的驼铃声,看到沿海码头的繁忙景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中国人民认为,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开放才能发展,发展必须开放;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为加强文明古国交流、中外交流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我们通过设立世界古代文明保护高峰论坛,搭建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以利于不同国家针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发表各自看法、寻求解决之道;不断扩展交流领域、提高交往规格,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发出文明古国的共同声音,让全世界感受到古国文明的文化魅力,促进世界各国重视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一个共享文明福祉的新世界。

  今天,人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融会贯通各种文明,形成一个源于自己而属于世界的新文明体系。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负责任大国,需要从全球视野考虑资源配置,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体系,实现更大范围的包容性发展,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为此,中国提出开放发展的新理念,倡导建设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全球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分享文明古国复兴的中国梦。这种情怀和担当具有世界意义,能为其他文明古国复兴、为世界共同繁荣和永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院长)


责任编辑:达川区图书馆 
  • 上一篇: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下一篇:从提高党的公信力看发挥离退休干部正能量
  • 

    您好!您是本站第1903412客人! 本站共发布了:65920件资源。

    网站首页 | 本馆概况 | 服务指南 | 最新动态 | 政务公开 | 全民阅读 | 网上阅读 | 馆藏查询 | 联系我们 | 社科普及 | 评价意见区
    Copyright © 2002-2016 达川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地址:达川区南外二号干道文体中心
    电话:0818-2529656
    备案号:蜀ICP备190418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