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川阅之声 > 第一章:巴賨史诗 > 正文
瑰丽文化耀川东(四)
作者:达川区图书馆  本馆动态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3-24    ★★★★★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听达川人,讲述达川故事

瑰丽文化耀川东

——达州市达川区地域文化揽胜(第4节)

民俗民间文化

作 者:巴 风


三、民俗民间文化
达川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民间文化作为古老巴渠文化的组成部分,异彩纷呈,穿越岁月的沧桑,闪耀着灿烂的光芒。龙文化在达川区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赵家镇的女子彩龙从清代舞蹈今天,安仁乡的板凳龙简练而古朴,石桥镇烧火龙更是盛况空前。每逢年岁佳节,达川城乡处处可见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的热闹场面。

近年来,达川区组织人员对全区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搜集、整理工作,已列入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余项。编辑出版了《达县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中的风景》等专集。星移斗转,植根于大巴山红壤沃土的达川区民俗文化,一代代沿袭,一辈辈传承,积淀着巴山儿女的智慧,弘扬着巴山儿女的个性,成为一笔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巴山抬工号子


它是巴山抬工们劳作过程中所唱歌谣的统称。产生于四川东部达川辖区的麻柳、大树一带,分布于达川区全境各乡镇及周边市县。达川区地处丘陵,交通十分不便,货物运输全靠人力搬运,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抬运的抬工。抬工们搬运较重物品时,通常采用多人合作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喊唱一些具有一定含义的话语来统一脚步,就产生了抬工号子。

巴山抬工号子充分展示了抬工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定社会面貌的真实反映,是记录本地域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它通常采用比兴、双关等手法,传神会意,妙不可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节奏明快,粗犷豪放,极具地方特色,曾多次被艺术团体搬上舞台,是现代文学及音乐艺术的有效养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安仁板凳龙


以板凳为道具的一种民间舞蹈,安仁板凳龙工艺原始,形状古朴,通常以长条木凳为基础,在其上用竹篾条弯制成龙头、龙身,以稻草、包谷壳等几种农作物秸秆装饰,象征五谷丰登;以板凳的四只脚作为龙腿,寓意四季平安;每条龙由三名男性表演,取意三阳开泰。


翻山铰子


由于艺人表演击铰时,要挥动铰绳,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翻来覆去地敲击,故名“翻山”(翻身),一种名叫“翻山铰子”的民间舞蹈由此产生了。还有一说;达县石桥一带多山,过去山里人在迎亲送亲时,总要邀请铰子艺人领头开路,艺人须翻山越岭沿途击铰而舞,所以叫“翻山铰子”。“翻山铰子”在川东流传较广,承传时间较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是研究巴山风俗民情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石桥火龙


达川区石桥火龙闹春已延续千年。整个活动贯穿了请龙、龙点睛、龙请水、烧火龙、送龙等民俗风情,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别是到了元宵节晚上,数条火龙游街走巷穿梭,居民家家用硝磺、柴碳等原料配制成烟花,尽情地对火龙燃放,使之火花四溅,让人喝彩不已。火龙用竹篾做成龙的躯体,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绘上鳞、角、爪,龙首、龙尾长达数十米,浑然一体。然后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火药,做成“土火箭”,还有吐珠、转花、大犁等不同式样的烟花,安装在龙的全身。
 
责任编辑:达川区图书馆 
  • 上一篇:瑰丽文化耀川东(三)
  • 下一篇:瑰丽文化耀川东(五)
  • 

    您好!您是本站第1903412客人! 本站共发布了:65920件资源。

    网站首页 | 本馆概况 | 服务指南 | 最新动态 | 政务公开 | 全民阅读 | 网上阅读 | 馆藏查询 | 联系我们 | 社科普及 | 评价意见区
    Copyright © 2002-2016 达川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地址:达川区南外二号干道文体中心
    电话:0818-2529656
    备案号:蜀ICP备190418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