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川阅之声 > 第一章:巴賨史诗 > 正文
瑰丽文化耀川东(一)
作者:达川区图书馆  本馆动态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3-24    ★★★★★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听达川人,讲述达川故事

瑰丽文化耀川东

——达州市达川区地域文化揽胜

作 者:巴 风

地处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上游、川渝陕结合部的达州市达川区,自古乃达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巴河、州河纵横其境,滋润了2690余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这片土地河山壮丽、钟灵毓秀,自古尚学重教之风浓厚,文化底蕴厚重,巴、蜀、楚、秦文化相融,互补互扬,形成文臣武将辈出、文化内涵丰富、文艺活动多姿多彩的文化名县。明朝吏部尚书卫承芳、民族英雄苟杨威、军事家陈伯均;段可情、梁上泉、陈官煊、洋滔、张放、邓成彬、常龙云等诗人作家就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同时,达川区还被誉为“山区文化一面旗”,成为“四川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书香城市”。

一、历史文化

(一)概况

达川区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古巴国,秦和西汉隶属巴郡宕渠县,东汉置宣汉县,梁称石城,隋号通川,明曰达州,清改名达县,现改为达川区。地处达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制历史悠久,滚滚巴河、州河流淌千古,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灿烂的文明。这里是巴人故里、红色热土,文物众多,历史遗迹遍布全境,风云人物代代涌现。

(二)文物胜迹

全区有800多件(套)馆藏文物,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390余件,地面文物保护单位有30余处。近年来,达川加大对文物保护和维修力度,对戛云亭、真佛山、石桥列宁街等重要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维修。还投巨资分别对真佛山庙群和“石牌坊及红军标语”进行维修打造。

戛云亭——千年古亭
戛云亭亦称戛云楼,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翠屏山,是原达县著名的旧八景之一。戛云亭以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中“有古松老杉,修柯戛云,低枝拂潭”意境取名。亭高约十余米,青瓦白墙,六边三层,翘檐尖顶,亭内楼梯、横梁均为木质结构,十分古朴。戛云亭乃唐元和通州司马元稹所建,明代则毁,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朝廷大赦,元稹奉召进京,时值正月初九,元稹乘船离开通州,沿河而下,通州百姓渡过州河,登上翠屏山戛云亭遥望相送。自此,每年正月初九便形成了达州最具特色的“元九登高”并延续至今。戛云亭整个建筑层层上收,玲珑雅致,颇具清代园林建筑风味。又据民国《达县志》记载:清代之后翠屏山上的五色彩云不再视为不祥之兆,而众多文人墨客把彩云和翠屏山上的戛云亭一起,作为通州八景之一吟诵。至今还流传“一朵祥云往内收,南岸青山映缘水”的赞美语句。由于戛云亭有近百年未翻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原达县文体局通过多方努力争取了专项维修经费,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石窟设计研究所对戛云亭制定了科学的维修保护方案,于2007年8月正式启动维修工作。2008年3月底,维修工程全面完成。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真佛山庙群——“三教”圣地
真佛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川东著名胜景,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阴历六月十九的传统庙会,竞有成千上万的人赶会。原名关帝庙,位于福善乡高坪寨,海拔710米,距县城32公里。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后,仿佛寺改建,全寺依山势而上,分前、中、后三殿,互不相连。规模宏大壮观,苍松古柏掩映,殿宇金壁辉煌。从山脚到寺门建有可二人并行的石梯1179级,坡度60度,两旁香樟参天,并建有半山亭。山门及各殿均有彩绘金饰、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庙内1000余尊塑像栩栩如生,墙上壁画大有呼之欲出之感。楹联、匾额文笔隽秀,对仗工整;壁画古朴典雅、画艺精湛。大雄宝殿内有两座直立的石塔,高30米,共18层,其上戳穿出殿顶,呈突兀之势,为一般庙中罕见。存经书8种12卷。1984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开辟为旅游区,建有餐厅、茶馆、旅社、摄影部等服务设施。

玉佛寺——“双塔”并立

玉佛寺,又名一佛寺,位于达州市东南的达川区景市镇境内,距达州市主城区34公里,距真佛山4公里,距景市镇5公里,寺庙占地面积20亩,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了。历来属于真佛山的子庙,祖庭为真佛山,现在也是真佛山风景名胜区的景点之一。寺内有两座石塔,造型别致,在全国的实心石塔中算是一流的宝塔。玉佛寺“双塔”是真佛山风景区的标准性景观。

陈家岭巴文化遗址

陈家岭遗址位于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三、四组,为周至隋唐的巴人文化遗址,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处在巴河以北桥湾乡东面比较低的地带,上部为耕地覆盖。现被农田覆盖,未被发掘。遗址文化层内涵丰富,堆积较厚,采集了石器、陶器、瓷片等,很具保护和发掘价值。2016年2月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村沟巴文化遗址

文村沟遗址,位于达川区龙会乡沿溪口村一组巴河南岸文村沟坝上,坝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面积约16000平方米,在坝子二级台地上。在村民住宅房基及田埂上发现大量东汉至六朝时期几何纹及画像砖。依据所采集的汉砖及文化层包含物推断:文村沟坝遗址应为一处东汉时期居住遗址。2012年12月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观音岩摩崖造像

高观音岩摩崖造像,位于达川区檀木镇夹柏村。共1龛14尊造像,面向东,平面呈三角形。主尊造像为三头六臂站立观世音菩萨,圆形七彩背光,头饰八个方形人物造像代替发髻或化佛,面像丰满圆润,双耳以人物头像代替,颈部饰三道项圈纹,着彩条披肩,挂缨珞于胸前至腹部,六臂中左、右上部的手交胸前合十,做阿弥陀佛手印。左右中尊均为圆形头光,结跏跌坐于仰莲之上。主尊上方由左右飞天的飘带及帷幔组成如意状形华盖罩着主尊。龛内设坛,其坛右角处雕有六棱形经幢1座及一老者站立像,左角雕有一骨瘦如柴近似骷髅的造像,将自己的五脏六腑挖出双手着仰视主尊观世音菩萨。龛下有六通碑记,从左至右为1-6号,2号碑刻题记年代为“宋元祐九年正月”。历近千年,造像保存完好,雕刻精美,色彩鲜艳,有清楚的年代记载,是达川区境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完好的北宋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9年1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令人惊叹的高拱桥

高拱桥,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亭子镇大风场镇东南方向500米处,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东西走向,横跨明月江上,石质单拱。桥面呈弧形,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杆,两端均有石阶上桥,宽敞整齐,拾级而上可揽明月江两岸胜景,是明月江上最壮观的清代石拱桥。据民国《达县志》载:高拱桥风馨场东里余,即旧志称索桥故址。清光绪中叶,县人东氏捐募倡修。高近二十丈,宽约五丈,石梯六十五级,跨若长虹,为郡邑诸桥之冠。糜金万余,诚钜工也。或有曰同治七年东陶庵捐赞创修。该桥石拱顶部正中竟是一口猪槽,由此也留下了一段美丽的神话故事。现代桥梁专家对高拱桥的修建感到惊叹!2012年7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主要历史人物
达川区人杰地灵,各种人物竞相风流,涌现出了民族英雄、政治家、教育家等。他们各自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荡起了浪花,成为推动达川区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布政使臣吴德溥。吴德溥,达川区人。童年随父生活在京城,受教于大学士文倭仁,博览天文、地理、军事、农桑。后以同知分发贵州,先后任施秉县知县、任职安平、遵义知府。由于多谋善断,累立战功,皇帝先后下旨赏吴德溥花翎,记道名,命其统领贵州营务,加吴德溥布政使衔。当云南正值大乱之后、百废待兴之时,道光三年(1877年)朝廷又改授他为云南布政使。他到任后,即全面规划,兴利除弊,特别是对云南盛产的铜矿,制定了各项生产、管理政策。然而,在任仅6个月,即因病去世。
吏部尚书卫承芳(1542—1615),字君大,号淇竹,达州市达县(今达川区)亭子镇花园村人。聪慧嗜学,善属文,草书,尤长诗律。明隆庆二年,中进士,次年任吏部主事,因办事勤恳,万历初年,出任温州知府,升浙江副使,调任山东参政,后升任户部吏部尚书,掌管留都(南京)财政。面对国家吏制失纪,回天乏术,惟“清忠正直”“清白自矢”,垂誉后世。《卫风·淇韵》对卫承芳的影响颇深,他深为卫武公九十高龄还谨慎廉洁、宽容阔达、善纳谏言的美德而陶醉,因此自号“淇竹”。秉承卫氏淇竹家风和任侠尚气的君子之风,昭示其以祖上卫武公为楷模,将卫氏淇竹家风发扬光大的宏远志向。1615年病故,乡邻筹资而葬。后,皇帝封其为“太子太保”。1617年,朝廷下诏对卫承芳之祖、父予以封典,在达城正南街(今达川市翠屏路)建“三朝元老坊”,内额题:一代醇儒。1927年,撤毁。撰有《中山寺重建碑记》等。中纪委有专题片,赞誉他廉洁楷模、家风典范。
责任编辑:达川区图书馆 
  • 上一篇:巴文化•达州拾贝
  • 下一篇:瑰丽文化耀川东(二)
  • 

    您好!您是本站第1903412客人! 本站共发布了:65920件资源。

    网站首页 | 本馆概况 | 服务指南 | 最新动态 | 政务公开 | 全民阅读 | 网上阅读 | 馆藏查询 | 联系我们 | 社科普及 | 评价意见区
    Copyright © 2002-2016 达川区图书馆 版权所有
    地址:达川区南外二号干道文体中心
    电话:0818-2529656
    备案号:蜀ICP备19041890号-1